灵武中文网 > 星落凝成糖之重与重明 > 第42章 唯馀长簟月·离光尘、摒尘、皞帝

第42章 唯馀长簟月·离光尘、摒尘、皞帝

作者:小鱼吃大鱼L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灵武中文网 www.05zw.net,最快更新星落凝成糖之重与重明 !

    离光尘从不信命。

    出生时,他的母亲因为年长生产而死去。恰逢那日双星现世,一颗尊贵无比,一颗终生孤独。自然,在先皇失去结发妻子的愤怒之下,他便是克死母亲的孤独之星。

    他自然不相信这一切,大约小时候是信的——无人敢触碰他,无人会接近他,但也不会苛责他,因为他这颗天煞孤星还要担着修炼成神的任务活着。他生活在藏书阁那个逼仄阴暗,只有书简作伴的地方。每日藏书阁会开一个小小的口子将饭食送来。每月会有人隔着门框考问他的功课和仙门道法修习进度。若是拿饭时不小心触碰到宫人的手掌,他就会听见一声恐惧入骨的尖叫。

    后来他就不碰了。不是因为信了命,而是懒于听到那种尖叫和恐惧。

    他最好的朋友,是书。十五年来,他在修习之余,将人族通史乃至四界通史都阅读过,虽未见过世间一眼,但他们多姿多彩的轮廓已刻印入他的脑海。他觉得世人可爱,又可怜。他们那样鲜活为了生存不惜一切,又那样被一个个迷雾所笼罩,直到死去也不明方向,不知为何而活。他想,他也是其中惘然的一份子。他不信一生该由天象决定,也不信人该努力成为神。

    他更想成为人。一个活过,笑过,哭过的人。有朋友,有亲人,有爱人。如果可以的话,还能见见母亲。他在医书中看到,妇人生产之危。与其责怨他的降生,他们为何不去钻研医术,或是避免年长者的怀胎呢?

    奈何许多年过去,无人愿与他交流这些,也只觉得他离经叛道,不敬神佛。就算是那个唯一愿意把宫中剪下来的花束从窄小的窗棱里塞进来、送他一枝的花匠,也不愿意听听他除了修习外的离经叛道。

    先皇听说后更是震怒。此子唯一的作用便是成为人族的荣光,他若如此不信修习,不愿克己复礼…他的生存还有何意义?反正自己的长子已然成年,长子的次子培养得甚合他意。他并不缺少继承人。

    既然幼子叛逆,想做人,那便用人的方式使他屈服。

    离光尘三天没有听到敲门送饭的声音。

    第四日,问功课的师父来询他,你是否甘愿悟道?他说,道自在心,唯有清心寡欲,苦修才可悟得。先皇满意,他才没有饿死。

    从这一日开始,他更不信命了——一个辟谷都受不得,为了活下去开口撒谎的人,怎么可能得道。他不会飞升成神,永远不会。

    藏书阁中每本书都夹了花匠送来的干花。那样鲜明的颜色和气息,是他依然不会去恨世间的锚。书上说,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。其意并非是将人看扁。而是在天地眼中,一束花和一个人,都是一样的份量。人与兽、人与神、神与魔…是一样的份量。他和这世间万物,也是一样的份量。他经历过的苦楚,会以别的方式,在其他人身上重现。众生不过是在苦楚中找一点甜。他不怪他们的愚昧与胆怯,他就是他们中的一员,他迟早也会有愚昧与胆怯。他甚至还想好好活着。

    至于天上那位比他闭关还久的神君…若有机会他想问上一句,责任之外,你找到那点甜了吗?

    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,离光尘爬上梯子去取架子上最高的那本古籍。梯子木纹皲裂,他从高空摔了下去,无声地昏迷。后脑流出的血蔓延至藏书阁的门槛。整整一日,外面的宫人都只是把餐食放下便落荒而逃,没有人知道他的濒死。他的血流了一日还没有流干,终于苏醒过来。

    那本古籍就在身边,正在太极图和地脉紫芝的那一页。他摸上这两幅泛黄的画,想,这花比花匠送给他最美的花还要好看。指尖流过古籍,那画面好似活了一般波动,他的耳中出现一抹浑重的声音。叫他的名字。

    是你救了我吗?他问。我本来该血尽而死。

    那个声音说,是。因为你还有你的天命。

    离光尘摸了摸渗血的后脑道,“我不信天命。但是你救了我。要我做什么回报?”

    他只信因果。

    那人说,若干年后,四界将蒙受一场大难。而化解那大难唯一的法子,就是在大难之前的两年,一场神族、人族和沉渊族皆在的婚礼上,要兽族也在。四界齐聚,方能开启新的因果。

    离光尘说,哦,那与我有何关系。

    “你是这因果中,微小的一环。”

    他想,他不是天煞孤星吗?谁的婚礼会邀请他去。

    “你是否愿意领取你真正的天命?消弭人兽二界的隔阂,才可缔结新的机缘。”

    离光尘道,“我并无这样的能力。但人兽二族本就无异。若这是你救我一命的要求。有生之年,我自会报答。”

    十五岁上,他终于被放出,见到了藏书阁之外的天空。

    因为先皇生病,他的天煞孤星命格被忌惮了,要被赶出城去。他并无感触,只是觉得,先皇很可怜。医官在侧,他却只顾着“冲喜”的念想。若真想长命,不若上天界问长生药。可他偏偏又不敢、不愿。要维持一族之长的尊严。

    多年的禁锢叫离光尘已忘记何为微笑,何为愤怒。即使这是他最渴求的,像“人”一般的情绪。他有话直说,倒成了他人眼中的心思曲折,满口道语隐喻。带他游历的世外高人是个老道士,名唤天公絮,却赞他超脱,说他与天道有缘。命格贵重。

    离光尘被老道拉着手念叨。他笑得像朵花,苍老的皮有重重皱褶,看起来一点都不清心寡欲。可正是因为此处,离光尘愿意跟随他,且与他解释自己并非贵重。

    “师父。你明知我的名字是何解。”

    那还是听到宫人议论的。明面里是要他与天上的神君对标,唤作辰之碎片为尘埃之脂玉。其实不过是因为,他本该是被下令处死、踩死的一抔凡尘。

    他的侄子离光赤璋,天潢贵胄。以青圭礼东方,以赤璋礼南方,以白琥礼西方,以玄黄礼北方。赤璋的意思是,红色的玉器,也是尊贵的圣兽化形。

    天公絮却抚须笑道:“那不若你的道名,便叫作‘摒尘’。”

    离光尘道,“那师父你的名字,又作何解?”

    云者,山川之气。称为天公絮。

    “师父在天,我却在地。”他想。

    我们本不该相逢。

    与师父游历三界的两年,叫离光尘又有了些新的感悟。万千世界,众生皆苦。确然同书上一般,纷纭着又鲜活着。

    他还是他们其中最普通的一员。他很愿意继续下去。

    直到那一日在兽界,一片难以进入的树林边,他意外获得了半张太极图。

    离光尘与师父在山沿的夹缝中穿行,险些坠崖而死。又被那太极图吸入,吐纳,稳稳放于地面。在藏书阁听过的神谕再次因这场变故出现在他耳畔。

    神谕说:“时隔多年,你是否愿意承担你的天命?”

    离光尘想了想,直言回他:“你所说的天命,其实不是星象。而是责任和选择,对吗?”

    神谕说:“是。众生的选择,都将带来不同的因果。若你不愿,也会有新的因果。”

    离光尘说:“我说过,我会报答你。”

    神谕说:“你开悟时,这半张图,将成为你消弭人兽隔阂的最重要之物。你的师父会教你如何使用。”

    声音消失后,半张图落入他手中。天公絮掐指一算,叹道:“你我师徒,将还有一面之缘。”

    “不必多说了。若你需要为师前来,便点燃我给你的信香。我自会帮忙全了你与天道之缘。”

    离光尘依然不信。他与师父作别,想把上神遗留的珍贵法器好好留存,不要它如那美丽的地脉紫芝一般被人砍杀死去,仅作了他书页中的干花。

    临别前他道:“师父与我的一面,希望是永远相伴。我还想与师父再看看山河,体会人间百态。”

    天公絮用拂尘甩他,呵呵大笑:“好。为师会在城外等你七日。若你归来,你我师徒自是潇洒世间,再不论其他。”

    而这一等,果然就没有回来。

    一夕之间双星倒转。大哥一家连着赤璋都被驱逐至人界与沉渊界的交集处。他入城时第一次见到离光赤璋。与他同月同日生的少年,眸中生动的欲望与仇怨,是他毕生所求的“似人”。

    他想,若有机会,定要把他接回来。抛去天煞孤星或是紫薇帝星的名头,好好结识,做一对叔侄。一对不惧天象的亲人。

    先皇将他叫到床边,许他储君。他并无感受。先皇便转而问他有何心愿。他说了神谕中的只言片语,先皇道,这也正是人族所需要的。

    “人族势弱,又无法术。沉渊粗鄙不堪,人族礼法道义皆由神族所授,万年来已自成方圆,绝不可能改弦易辙去跟随沉渊法度。而兽族相比二族清浊分离各有极端,也是落于人间,有黑有白。若能与兽族修好,彼此有所助益,长久之下,以人族之智,也许可与兽族联合,三足鼎立。”

    离光尘并不在乎后半段。但既然与先皇的筹谋有所重合,他也就接了紫薇帝星的新名头。书信一封,与师父作别。

    从此,他就要困在这皇城中了。就像当初困在那藏书阁。其实二者,又有何区别。

    他用三年时间推翻之前所读的道学佛学、清心之语,转而习得正事,学习帝王的野心。他的府邸由无人问津变为门庭若市,都赞他天赋异禀,三年学的便比赤璋十七年所学君王之术还要精进。不愧是真正的紫薇帝星。明珠再蒙尘,也终究会照亮暗夜。

    离光尘说:“我便是尘。”明珠与尘,都是一样的死物。

    众人便又赞他谦逊。以民为本,和光同尘,定是位好君主。离光尘便回,哦。众人再赞其言谈举止叫人捉摸不透,似有深意。

    离光尘长久禁锢,性子本就寡言,听到这番,便更是不再多说。

    登基后的第一日,他便下了不许贩卖灵兽皮毛的圣旨。游历时曾与师父见识过人心的恶,如何哄兽过界,伤人害命。既然要与兽交好,那这晃眼的买卖必是要首先剔除。之后,按照帝王之法,一点点地推进。他陷入与国师漫长的博弈。三年后,终于将侄子一家从苦寒之地召回。封为二王。

    福王亲遭家世剧变,惶恐不安数年,已是难以扭转的心思。但他的幼子阿旸也畏畏缩缩,离光尘不免想起曾经在藏书阁的自己,便许他进宫来,莫要在乎什么天煞孤星的命运。

    至于谨王,他许他施展理事才华,与自己一同谋事。但也知他未与沉渊断联,偶尔敲打一番。谨王恭敬,怨念却常在身侧。离光尘一眼看出,也不作干涉。他不爱苦口婆心地渡人,怨念是赤璋自己的选择,将会给他带来自己的因果。

    离光尘好似终于拥有了亲情。可他的拥有是用九五至尊的地位换来。登上帝位的那一刻,便何来亲情。其他情谊,也同样如此。

    也许他毕生所求的鲜活,都不会复生在他身上了。

    直到,有苏浮岚的出现。

    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,他的心中并无波澜。此女可怜,本是城中小有名气的绣女,自有一番自己的天地。又灵动活泼,却因为天象之说被送进宫内,失了自由之身,再无法享受常人之福。离光尘将谨王召来,他看出他对她的情谊,若他说一句,臣不愿意,他就会下旨赐他们婚,再想些别的法子去应付国师。

    既然谨王能有真心,他又何必阻拦那些甜的发生。

    谨王倒拜后道:“臣愿将连霏送入皇宫,为陛下的夫人。”

    离光尘顿了顿,再问:“那她自己可愿意?寡人的皇宫,并非福地洞天。”

    谨王坚决道:“天家富贵。连霏绣官,听闻得以入宫,喜不自胜。”

    离光尘说,哦。

    看来谨王所求,是恭顺。绣女所求,是富贵。人生而有欲,他一向想找回自己除却承诺外的“欲望”,可从未成功。既然他人欲在于此,他何必阻拦。

    而当他挑开盖头,看见浮岚那温柔恭顺的笑后,他就知道,错了。

    她不愿意。

    那样的笑他太过熟悉,是他作储君时来往门庭之人不绝于眼的伪装。表面是欢喜与温柔,其实都是抗拒和其他盘算。她不愿意。谨王做了一件错事,将造就他后悔的因果。

    而离光尘不干涉别人的因果,只做自己的选择。

    既然不愿意,却被逼入宫,那便让她活得畅快些。不要像当年的自己。

    她叫连霏。是个好名字,叫他想起自己的师父。依着意象他送来了牌匾。这个姑娘很别扭,明明不想笑却要逼自己笑。唇角勾起来时,眼底都是凉的。离光尘便说,不想笑就不笑。她果真不再笑,但也没那么冷然了。

    她爱吃鸡腿,却不敢夹一口。就像当年从藏书阁塞来的餐食,若是他多夹了些爱吃的菜色,第二日先皇便会以戒欲之名将那道菜色替换,让他永不得见。他开始对她好奇,初见时虽是远远一观,可也看得出她衣食不缺性子张扬,怎会变得如此拘谨。

    后来她说,她绣花绣累了。想要种花了。离光尘想,大约是因为绣花失去了自由,万分憎恨。那便予她一宫的真花吧。

    浮岚学习花艺时,他偶有去看。原来他的云夫人是可以活的,不是非假笑便是冷淡的模样,眼睛里星星亮亮的,像只幼小又憧憬的兽。

    而且,性子也像兽一样倔。对真正喜欢的事物不愿屈服,叫他认识的老花匠碰了好些软钉子。

    离光尘第一次真心想笑,为夫人的有趣。可她又很快屈服了,说都听师傅的,就像他对着藏书阁的缝隙说,我开悟了。

    不过是习惯,习惯要活下去。

    他看见她,总像看见自己。

    他的夫人其实很是善良,这样被谨王丢弃,竟还为阿旸和阿沅出头。出头的时候很俏皮,放着宫妃的架子,手下的活却幼稚得像在捉弄人。那两个孩子拽着她的裙角时,她那样无措,还在念着,没关系。

    如果当初他在藏书阁时碰到的送饭之人的手是连霏的,那他也许也会听到一句,“没关系。”再接上一句,“我不认识国师。所以他说的那些天象,也与我无关。”

    最是简单,却也最是超脱。

    离光尘一直在帘幕后看浮岚和两个孩子并肩走回倚云阁。身影远去后,他叫人把那个晕倒的老嬷嬷扶起来。这么些年他在宫中少有停留,处罚他人也都是不痛不痒。唯有那次,他对这老嬷嬷道:

    “你是否认为,福王之病,皆是天象而起。而阿旸也将受天象影响,早夭而亡。”

    嬷嬷支吾不答。离光尘摸着眉骨,平淡又道:“嬷嬷定然与天煞孤星无关。既如此,便由嬷嬷重回沉渊边界,看看嬷嬷的福气是否能保身体无虞,长命百岁。”

    在老嬷嬷的求饶声中,离光尘找到了自己童年丢失的一些不甘心。不信浊气侵体而信天象欺辱孩童。作恶受苦,这便是他人的因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