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武中文网 > 农家小妹:养花种草红火小日子 > 第72章 买文房四宝

第72章 买文房四宝

灵武中文网 www.05zw.net,最快更新农家小妹:养花种草红火小日子 !

    压下心底的激动,童秀才露出自认为和蔼的笑容,“好,老夫就收下你,你明天就在开始念书。”

    “不,回去准备好文房四宝和入门书籍,下午就来。”这么优秀的孩子,早一天入学就多学习一天。

    想到还不知道小童的名字,“小娃娃,你叫什么名字呀?”

    “师傅,学生叫小石头。”小石头仰着头自豪的说道。

    阿姐说过,他就跟石头一样坚硬,什么东西都不可以把他打倒,他太喜欢这个名字了。

    真是怕什么来什么,木槿还没来得及阻止,小石头就已经说出了小名儿。

    童秀才头嗡嗡嗡的响,这是啥名字,他的学生总不能叫石头吧,张石头,李石头,孙石头,啥石头都不好听呀。

    ““先生,小石头是我家小弟的小名儿,乡下人家,取名没有太多讲究,取了个贱名好养活。””看到童秀才皱着的眉头。

    听到是小名,童秀才才放心下来,实在是石头这个名字太……太普通了。

    等小石头,不对,等小孩儿长大了科考肯定会闹笑话。

    “石头,你的大名是什么,告诉先生。”

    小石头摸摸头,什么大名小名,他不就是叫小石头吗。

    不过想到阿姐之前的嘱咐,他乖巧的说:“先生,我大名叫花孝武,小名叫小石头。”

    听他三句话不离小石头,童秀才也觉得好笑。

    “快带你们弟弟去买文房四宝,下午就送来入学,束缚拜师礼就交给福运。”童秀才不理会这些事物都是交给身边的小厮福运去做。

    能入学了,小石头高兴极了,他太喜欢学习了。

    出了童秀才的私塾,小石头才露出他小孩子的天性,蹦蹦跳跳的围绕在木槿和花大郎身边。

    能够进学堂,小石头别提多开心了,村子里就只有两家能够供孩子念书,和小石头差不多大的就是村长家的孙儿,他可羡慕了。

    镇上卖纸笔的杂货铺就有,但是还要买启蒙书,镇上的书铺都在东街。

    木槿和花大郎带着小石头穿镇而过,很少出门的小石头看见镇上嗯繁荣,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。

    刚刚进东街的街口就有一家书铺,叫袁氏书铺。

    “小姑娘是给小公子买启蒙用具吧,我们书铺价格实惠,最适合给小孩子买启蒙书籍了。”书铺里的小厮快步上前。

    嗅着油墨香和书香,木槿笑着说:“是呀,我家小弟就要去童秀才的私塾念书,先生要求买启蒙书籍。”

    “童秀才家的学生呀,童秀才在咱们镇上也是颇有名气的,收学生都是要考教一番,小公子通过了童秀才的考核,可见是优秀的。”

    “启蒙书籍也就《千字文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三字经》,这些启蒙书籍不贵,三本3两银子。”小厮找出三本蓝底白字封面的书。

    我的乖乖呀,三本书就一两银子,还是最便宜的,怪不得大部分人都供不起呢。

    “好,就这三本,再买点笔墨纸砚。”木槿看了看书,觉得还不错。

    见自己推荐的书都被买了,小厮露出大白牙笑道,“小公子刚入学,还不需要太好的笔墨纸砚。”

    “小姑娘,您看,这种砚台在我们书铺卖的很不错,是大多数刚启蒙的孩子的首选。”小厮拿出一方小小巧巧的砚台。

    木槿也不懂砚台,只知道四大名砚,端砚是顶顶好的,当然,那也是自己现在买不起的。

    “好,就拿这个了,你在给我们搭配一些其他的。”木槿不懂,大手一挥交给小厮了。

    被人信任,小伙计高兴得很,看木槿几人穿的普通,十分热心的选了一些便宜实惠的笔墨和纸。

    “小姑娘,这些笔墨都是一般的,很适合小公子这种刚入学的孩子,这纸别看泛黄,可是便宜呀,100文一刀,一刀100张,是启蒙小童的首选。”

    木槿很满意,她家也不富裕,不就是念书吗,不能用太好的东西,一是家里没钱,二是不能让小石头有优越感。

    “好,就这些吧,一共多少银子?”木槿觉得这个小伙计还挺贴心的,决定以后都来这家买东西。

    小伙计眉开眼笑,“好嘞,三百千一共3两银子,砚台200文,笔墨300文,刀纸2刀200文,一共是3两7钱银子。”

    木槿付了3两七钱银子,心痛得很,就三本书就三两银子,这个时代的书太贵了,怪不得读书人金贵。

    一直回到家,花大郎都还没有反应过来3本书就花了好几两银子。

    “大郎,你愣愣的干啥,还不快去担水,厨房里都没有水了。”见花大郎愣愣的,张氏皱眉吼道。

    一声河东狮吼把花大郎吓一跳,飞快的跑到厨房拿桶担水。

    “木槿,今儿小石头拜师成功了没有?你们怎么这么晚才回来?”张氏拉着小石头看了好几圈问道。

    小石头任由张氏扒拉,“娘,师傅收我了,今天阿姐还带我去买了书和笔墨纸砚,花了好多好多的银子呢!”

    他看见自家阿姐拿了3个白花花的东西,还数了好多好多的铜板。

    “闺女儿,小石头说花了许多银子,你快给娘说说,花了多少银子?”张氏心里没底。

    木槿哪里肯告诉她,花大郎担着水走过说:“买书和笔墨纸砚那些,花了3两七钱银子,束缚没个季度一两银子的束缚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考问了咱们小石头一会儿,就笑眯眯的收下了小石头,我觉得肯定是童秀才老爷看到了咱们小石头很聪明。”花大郎自豪的说道。

    自家弟弟聪明,不就是自己也聪明,他和小石头可是同父同母,在一个肚子里待过的。

    想起忍着心痛,听到童秀才不过是问个问就收下了小石头,心里也觉得是小石头聪明。

    这孩子从小就机灵,像自己,怪不得被童秀才看上收徒了。

    “是花的有点多,但是值得,咱们小石头聪明, 是读书的那块料。”强忍着心痛,张氏没有想到培养一个读书人这么难。

    这才刚刚启蒙的书就那么贵,好几两银子,以后若是供下去,光是书费都不简单呀。

    花大郎十分认同的点头,“咱们小石头应该就是文曲星下凡,以后肯定有出息,给咱们考状元当大官。”

    听到母子两人的对话,木槿头上乱糟糟的一团黑线。

    这么小一个小孩儿,能看出个什么,还文曲星下凡,小石头还听着呢,这不是给他压力吗?

    “娘,快去做午食吧,童秀才让小石头下午就去入学呢。”

    “这也不早了,再不准备午食,下午怕来不及了。”不想在听两人商业互吹的木槿催促道。

    现在在张氏的心里,谁也没有她的老儿子重要。

    不仅自己跑进厨房,还抓了木槿打下手,“今儿买了萝卜,小白菜,还有猪肝,你说咋吃?”

    看没两样菜,木槿想了想,“炒一个萝卜,再炒一个小白菜,爆炒一个猪肝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“就焖一点干饭吧,爆炒猪肝是和下饭菜。”木槿觉得猪肝还是要配白米干饭。

    指挥着张氏切好猪肝,一片一片的猪肝被片得薄薄的,反复的清洗,去除腥味儿。

    “娘,把葱姜蒜放在猪肝里拌匀。”猪肝要嫩,调料就要和猪肝拌匀一起下锅。

    照着木槿的说法,油一冒烟就把猪肝倒下锅,哗啦一声,香味儿一下子就出来了。

    “好了好了,快起锅,起锅。”等张氏翻炒了十几下,木槿大喊道。

    清炒小白菜和萝卜简单,张氏不一会儿就炒好了,味道还不错,萝卜清甜,小白菜清香脆嫩。

    木槿夹了一块儿猪肝,还有有一股淡淡的腥味儿,味道虽然不错,但是有泡椒就更好了。

    吃过午食,木槿就让张氏送小石头去童秀才的私塾,她一个人在身后跟着。

    几天过后,小石头上学步入正轨,张氏每天接送,中午回家吃了午食又去,幸好离家不远。

    “小妹,这个油布里黑黢黢的,每天收放,太麻烦了。”负责每天早晚收放油布的花大郎吐槽道。

    自从这个叫啥简易大棚的东西建好后,他每天早起收,傍晚放,有时候忘了还要被说。

    看着已经有两指高的嫩苗,木槿指着说:“大哥,你看看这些菜苗,已经长得这么好,全是你的功劳呀。”

    之前建大棚的时候,木槿和花大郎就一指高的菜苗移栽,菠菜和胡萝卜把菜苗拔了一些,其他的移栽了。

    后院那么大一块地方,全被种满了,就连正院的两块地都种了一块,剩下的菜苗也没有浪费,都送给了大力婶和虎婶两家。

    听说是冬天里的菜色,喜得大力婶和虎婶一直道谢。

    “也是,自从有了这个棚,这些叶子菜长得快多了,再过一个月应该就可以吃了。”花大郎看着一天一天长起来的绿叶菜,就忘了每天的疲劳。

    木槿附和道,“是呀,说不定咱们吃不完还可以拿去卖呢,这些日子都白菜萝卜,过一个月就是酸菜了,如果有绿叶菜,肯定能卖大价钱。”

    有钱在前面吊着,花大郎心里那一点点不情愿立马烟消云散。

    “那可真是太好了,等菜长起来了,我就每天拔一点去摆摊,冬天哪儿有啥绿叶菜,我就等着挣大钱吧。”喜得花大郎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这些日子,花大力和花虎头家的生意也已经步入正轨,花大力家卖面条,花虎头家卖包子。

    两家都在西街和正街交汇的地方摆了两个小摊子,两家挨着,方便照顾。

    刚刚开始做,大力婶家的面条码子都是李老太根据木槿说的菜色做出来的,有鸡蛋酱,红烧肉,爆炒猪肝。

    素面一碗3文,鸡蛋酱的5文,爆炒猪肝面也是6文,红烧肉面最贵,9文钱一碗呢。

    虎婶家的包子馅,是木槿帮着一起一起调的,白菜肉馅的,菜干肉馅的,还有豆腐馅,韭菜鸡蛋馅的。

    豆腐的和韭菜鸡蛋的都是2文钱一个,加了肉的都是3文钱一个。

    “今儿早食吃包子,刚刚你虎婶儿送来的,都给你虎婶儿说了好多次,不要送,不要送,你虎婶总是不听。”张氏把十几个包子放在炕桌上。

    自从大力婶和虎婶两家做上了小买卖,她们每天都等着被投喂,不是面条就是包子。

    看着炕桌上白花花还浸着油的包子,木槿一点儿食欲也没有。

    “娘,咋又是包子,我都吃腻了。”木槿皱着眉,一点儿也不想吃。

    就连无肉不欢的花大郎,看着白白胖胖的包子,也没有多少食欲。

    张氏两眼一瞪,“你虎婶拿过来塞我手里就跑了,忙着去做生意呢,况且我说了好几次,没人愿意听呀。”

    她也很无奈,包子、面条都是白米白面做的,她也喜欢吃,可是架不住天天吃呀。

    “那等她们回来了,我去说一说,我可不想以后天天只能吃面条和包子。”木槿不情愿的啃着包子说。

    吃过早食,张氏就送小石头去学堂,除了第一次是木槿陪着的,之后每天都是张氏一个人接送。

    送走张氏和小石头,木槿又去看他的月季花和玉壶春,菜地里的月季已经长高了许多,叶子翠绿翠绿的。

    玉壶春发出的嫩芽钻出土壤,三四根已经有3寸长,叶子已经长出了许多的小叶片。

    “怎么这么快,昨天好像还没有这么好呀,叶子也没有这么多。”看着长高了一截的玉壶春,木槿自言自语道。

    仔细一想,这一棵玉壶春当时死的连根都没有了,她抱了一丝希望死马当成活马医,没想到却生了根。

    还有家里的菜苗,她前几天催芽种下的花种,好像都已经开始发芽了。

    难道……难道是她的金手指?

    无缘无故来了这个世界,小说里不是写了,什么穿越呀,重生呀,都有金手指,不是空间就是系统。

    原来她也有金手指,只是一直没有发现罢了。

    “那岂不是我亲手种下的花种都会活,那还等什么,买了那么多花种,种起来呀。”本来木槿还担心那么多的花种,好多都是不能自己培育的。

    想到自己想要的花房还没有修好,木槿很不高兴的吼道,“大哥,我要的花房呢,火墙呢,你快请人来修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