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武中文网 > 农家小妹:养花种草红火小日子 > 第9章 上山挖山药

第9章 上山挖山药

灵武中文网 www.05zw.net,最快更新农家小妹:养花种草红火小日子 !

    木槿才不搭理这种眼皮子浅的人,花老抠是村子里出了名的爱贪小便宜,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,他媳妇自然和他是一个性子,拉着花大郎就朝山上去了。

    “唉,怎么就走了,老娘我好心好意的提点,还不当一回事儿,就等着饿死吧。”见木槿和花大郎压根儿就不搭理她,花老抠媳妇望着兄妹二人的背影恶狠狠的咒骂。

    上山后,木槿熟门熟路的带着花大郎找到了昨儿发现的那一片山药地,一片枯黄的叶子挂在藤上摇摇欲坠,若不是还有叶子,木槿也认不出这一片就是山药。

    “这么多啊,这一大片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挖得完啊?有了这些山药,今年冬天就不会那么的难熬了,木槿,你快告诉哥该怎么挖,哥正好有一大把的力气没处使呢。”看着一大片的山药,花大郎恨不得冲上去打个滚儿好。

    这么多的山药,少说也有几百斤,昨儿夜里小妹做的山药骨头汤,他这时候还回味无穷呢,这一辈子他都没有吃到过那么美味的菜,等这些山药挖回去后,他隔三差五的也去买两根猪骨头回去炖着喝,猪骨头便宜,费不了几个钱,多吃几次也不心疼。

    “木槿,等咱们把这些山药弄回去后,我再去镇上买些骨头,你给我们炖昨天晚上的汤,以后我们隔三差五的吃上一顿,就当吃肉了,好吗?”花大郎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人,目光迷离的说道。

    看着自家大哥那吃货模样,木槿只觉得心里发酸,山药炖猪骨头不过是最简单的饭菜,他都小心翼翼舍不得,这就是家里太穷了,木槿心中暗暗发誓,一定要努力让家里的日子好起来。

    “大哥,这算什么的,阿妹等着你买骨头回来,不过等过些日子家中的葛根拿去卖了,别说猪骨头了,就是猪肉咱们都吃得起呢。”木槿大气地拍着胸脯保证。

    自从到了这一穷二白的家里,她都没好好的吃过一次肉,昨儿的骨头被剔得光零零的,连肉星儿都看不见。

    以前喜欢吃素菜,猪肉那些已经很少吃,吃肉都是牛肉、羊肉、虾这些,没想到现在连猪肉都吃不上。

    木槿麻利地拿起那把生满了铁锈的小镰刀割断山药的藤蔓,小心翼翼地在挖着剩下的根茎附近的泥土,花大郎也是聪明人,一看木槿的动作,心里就有了底,干劲十足地挥动着小锄头。

    家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农具,分家的时候分到的两把锄头也早就已经进了大房的手里,木槿手中那一把全是铁锈的小镰刀还是大房看不上眼的废品,昨儿夜里吃了山药骨头汤后,花大郎觉得挖山药是一个不错的想法,摸黑去相熟的兄弟家借了一把锄头。

    兄妹二人各自挖着自己跟前儿的一片山药,不知不觉中太阳都已经落入了山脚,树林子里浮现着暗黄的光芒,微风浮动着,空气中充斥着腐叶枯烂的味道,大堆小堆的山药密密麻麻地堆着,而剩下的一小片估计只有一百斤不到。

    看着两人的战果,木槿满意的笑着说:“大哥,剩下的咱们就不挖了吧,咱们挖的少说也有三四百斤了,够我们这个冬天的口粮呢,这山里也不知道其余的地方有没有山药,我之前看过了,剩下的一小片的藤蔓细细的,估计土里的山药还没长大呢,等明年咱们再来吧,哥,你说行不?”

    之前准备动手的时候,她就已经仔细的看过这一片山药,发现有一小块的山药藤蔓细细长长的,长势也不算好,持着怀疑得心态刨了一根山药出来,那个头分明就只能当自己昨儿挖的几根的孙子,特意把那一片划出来等着明年再来挖,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

    天色迅速的沉入漆黑之中,花大郎常年在山里打猎,自然清楚请黑夜在林子里会面临的危险,幸好他们兄妹二人已经将能挖的山药全都挖完了,背篓只有一个,还是在别人家借的,花大郎肯定是要把背篓留给木槿用的,还好他从小就学会了干活,在山里猎到大猎物也是就地取材做成简易的背篓将猎物运到城里。

    砍下几根粗细适中的枝桠,用树皮将几根木棍绑得死死地,就像是木槿知道的书箱的样子,不过不要两边的遮风避雨的木板,一根根的山药横放在上面,不知不觉中就放了快两百根,剩下的已经不多了。

    木槿看着那简易背篓上的几百根山药,心里担心花大郎会被闪着腰,之前装山药的时候,花大郎恨不得所有的山药,他全部一人背回去,嘴巴不停的在木槿耳边碎碎念,让她一定不能逞强,他宁愿夜里多跑几趟,也不愿意伤着自家妹子的身子。

    兄妹两人走走停停互相帮衬着把山药运回了家,兄妹俩将辛辛苦苦从山里弄回来的山药藏得严严实实的,毕竟这个家里连一个像样的门都没有,大房那一家人又是强盗土匪一样的人,只有藏起来,木槿才放心。

    看着憨厚老实的花大郎,木槿心里还是有些担心,反复叮嘱道:“大哥,今天的事情不能传出去了,这些山药是咱们一家人今年冬天活命的粮食,如果大房那边来人了,无论他们说什么,你可不能心软了。”

    花大郎这个人老实,嘴巴又笨,不会说话,在大房的人面前,他一向是斗不过的,只能被大房的人欺负,更别提护着家里的东西了。

    以前大房欺负人,她就大人不记小人过,既然她来了,绝不会再让大房的人欺负自家的人。

    “小妹,你放心吧,以后我不会再犯傻了,我知道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,又冷又饿的冬天不好熬,我是知道的。”花大郎挠挠脑袋,神色认真严肃的说。

    天色早就已经暗沉,天上连星星都寥寥无几,约莫已经是亥时末,木槿已经是又困又累,整个人筋疲力尽,洗漱回房后,倒在床上就睡着了,一夜无梦香甜的睡到天儿大亮才起床。

    看着暗沉沉的天,木槿心里发沉,看这天色估计不久将会有一场大雪,今年的冬天会异常的难熬,想到自家四面透风的房子,这一个冬天恐怕是熬不过去的,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大雪来临之际将家里的房子休整修整,至于修新房子,抱歉,这压根儿不在木槿的计划之内。

    木槿只看眼前,只想要度过眼前的难关,枪打出头鸟,自家一直是村里的困难户,吃了上顿没下顿,若是突然建起了新房子,绝对会引起村子里那些人的嫉妒,更别提目前还有虎视眈眈的大房一家人没有彻底的解决,而且现手里没多少钱,就那种简简单单的泥土房,木槿是看不上的,她想的是等有钱了,建一座四进的院子,再买上些土地来种花,当一个女地主。

    天色大亮,木槿见家里的背篓已经不见了,想来是已经被自家大哥还回去了,进了厨房,发现冷锅冷灶的,一看就知道自家大哥又准备省一顿了,木槿向来是不会委屈了自己的,一日三餐是最基本的,总不能饿肚子吧。

    “小弟,过来给阿姐烧火。”花小弟早就已经起床了,这时候正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呢,一听木槿的声音,飞快的跑到厨房。

    看自家阿姐准备做饭。花小弟目露不舍的说:“阿姐,你还要做饭啊,一顿不吃没什么的,家里已经没有多少吃的了,咱们还是省省吧。”

    花小弟企图让自家阿姐不要做早饭,反正他是一天一顿习惯了的,他小小年纪也是知道家里日子难过的。

    木槿一巴掌拍在他的脑袋上,一把揭开家里的米缸,看着只剩下浅浅一层的碎米,木槿一咬牙几把全倒在了瓦罐里,那里的削了两根山药加在熬粥的瓦罐里。

    看见自家空荡荡连一颗米都不剩的米缸,自家阿姐那大手大脚的样子,花小弟心里都在滴血,恨不得把瓦罐盯出一个洞,木槿看着自家小弟那心疼的模样,心里也心疼了,不过她心疼的是自家小弟那弱弱的身子。

    “好了,赶紧烧火去,米已经下锅了,你再看也回不来了,娘的身子还差着呢,你忘了大夫说的要好好的补一补吗,大哥昨晚上也累了一宿,肚子里早就空了,你更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,你看看别人家和你一样大的小孩,再看看你,不得好好的补一补吗?”村子里除了还在襁褓里的小孩儿,就一家小弟是最瘦小的,走出去说他只有两岁没人反驳。

    “你也别反驳,更何况这挣钱的事情,自有我和大哥呢。你在家好好的照顾娘亲就行了。”看着矮矮小小的孩子在灶前只剩下一个圆圆黄黄的头顶。

    有花小弟看着火,木槿放心的去看自己收拾好的葛根,炒制好的葛根带着黄色,一片一片的在竹篮里,看着已经收拾好的葛根,木槿仿佛看见了白花花的银子在向自己招手。

    快半个时辰了,花大郎才回家,木槿一问才知道他又去帮别人做了一点儿事情,闻到从厨房飘出来的香味,木槿才想起来厨房里瓦罐里熬着粥呢。

    “小弟,快捡碗过去咱们吃早饭,娘估计已经饿了吧。”木槿轻轻的揭开瓦罐,香浓的味道越来越浓,先盛出一碗让花大郎给里屋的张氏端进去,为什么不让花小宝去呢,主要还是花小宝太小了,这粥又太烫了。

    等花大郎出来,木槿迅速的盛出三碗放在桌子上说:“大哥,小弟,快吃吧,一会儿还有事情呢,这粥已经煮好了,你们若是不吃,那就浪费了。”

    “小妹,你有什么事情就给大哥说,大哥去做,你今天在家里好好休息。”花大郎被木槿催着只能忍下心将碗里的粥喝了,越喝越觉得被自己吃了简直就是浪费了。

    见花大郎和花小宝不再拒绝,木槿才低头喝着自己碗的粥,一边喝一边说:“家里的米被我这一顿全煮了,我之前在山上不是挖了葛根吗?我刚刚才看了,已经可以了,品相十分的好,待会儿吃了早饭,大哥就和我一起去把家里的葛根卖了,买一些粮食和肉菜回来。”

    吃完饭,木槿万事不管,花大郎三下五除二的就把几个破旧的碗洗了。

    兄妹二人几番叮嘱花小宝一番,木槿将葛根放在破背篓的最下面,上面放了一团山药叶子和山药蛋,最后在背篓的上面放了一点儿昨天采的蘑菇。

    “小妹,你怎么把葛根压在下面呢?不压坏了吗?”看着木槿的一系列操作,花大郎目瞪口呆的说。

    木槿指着背篓说:“这可是咱们挣钱的东西,肯定不能让别人知道了,况且这一路上那么多人,万一有人问起来,那该怎么说呢?”

    “好了,大哥,快背着走吧,对了,咱们镇上有没有药铺呀?”木槿才想起还不知道镇上有没有药铺呢。

    花大郎平时去镇上的时间多,每次打了什么小猎物都会拿到镇上的饭馆酒楼去卖,对镇上也更熟悉一些,木槿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花龙沟,镇上在什么方向都不知道。

    花大郎背起背篓摸了摸脑袋说:“咱们镇上有三家药铺,听大家说回春药铺最公道了,药钱也最便宜,掌柜和大夫都很平和。还有就是镇西的仁德医馆也很好,仁德医馆的李大夫口碑很好,老百姓都很推崇,上次我腿摔伤了,咱们也没钱买药了,李大夫还给了我一些药呢。另外一家就是仁心医馆,价格昂贵不说,里面的人脾气还不好。”

    听了花大郎的介绍,木槿心里首先就把仁心医馆排除了,至于仁德医馆和回春药铺,木槿心里是偏向仁德医馆的,回春药铺药钱便宜,那收药材的价格肯定也不高,比较之下,仁德医馆是最合适的。